惠车网 > 热点 >

年销三连降,保时捷在华卖不动了

来源:中青网 时间:2025-01-16 18:10   阅读量:13163   

销量低迷、经销商逼宫,在一片价值“虚高”声中,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励驰依然喊出“绝不以价换量,单纯求量不是保时捷的目标”。然而,1月13日保时捷交出年终考成绩单,在全球五个销量统计地区中仅中国市场出现下滑,并且已三连降。近年来,随着中国车市竞争日益激烈,加之一众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品牌“上攻”豪华甚至超豪华车型板块,此前“躺赚”的保时捷开始陷入需求放缓的困境。同时,面对销量放缓,保时捷方面的急功近利,也让其与经销商一度剑拔弩张。随后,保时捷在华开启人事换防,希望能重新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不过,目前中国车市价格战仍在继续,而随着新能源车市占率逐步提升,自主品牌“上攻”也早已触及豪华甚至超豪华品牌区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如何恢复增长轨道是保时捷的当务之急。

年销同比下滑近三成

保时捷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31.07万辆,而在其全球五个销量统计地区中的四个地区均实现增长,仅中国市场出现下滑。其中,保时捷在德国本土市场交付新车3.59万辆,同比增长11%;欧洲市场累计交付新车7.59万辆,同比增长8%;北美市场交付新车8.65万辆,同比增长1%,再次成为保时捷最大销售地区。而在中国市场,去年保时捷交付新车5.69万辆,同比下滑28%。

这已不是保时捷首次在中国市场出现销量下滑。2001年,保时捷进入中国市场后销量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以9.57万辆的交付成绩达到顶峰。然而,进入2022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出现首次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但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5%;2023年在华销量下滑进一步扩大至15%,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板块,北美地区则取代中国区成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下滑高达33%。

对于销量下滑的原因,保时捷方面归结为经济形势,并表示仍将坚持以价值为基础的销售方式,力求实现需求与销量的平衡。不过,外界认为,在“上攻”的自主及新势力品牌面前,保时捷正失去吸引力。

此前,针对中国车市价格战,保时捷方面曾表示,尽管众多品牌在中国掀起价格战,但保时捷始终坚持质量优于数量,绝不降价、不打折,保时捷将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灵活调整车型供应,确保供应略低于需求,以维持价格稳定。可以看出,保时捷将坚持价值导向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事实上,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保时捷旗下多款车型都曾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其中燃油版Macan车型上市初期,经销商端曾出现加价销售情况,热销的情况也让经销商和保时捷收获较高的利润回报。

但与此前相比,目前蔚来、理想、问界、仰望等自主高端品牌迅速“上攻”,抢占豪华甚至超豪华品牌份额,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也持续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表现亮眼,并与豪华车形成差异化优势。国产高端智能车型的崛起改变着消费者的选车观念,豪华与合资品牌燃油车在用户基盘上的优势已被国产智能车型冲淡。

据统计,去年保时捷主力车型Panamera全球交付2.96万辆,同比下降13%。保时捷方面称,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中国市场对该车系的需求下降。据了解,保时捷Panamera车型起售价为113.8万元。目前,在该价格区间不仅有来自传统豪华汽车的竞争,更有来自蔚来、仰望等品牌的上攻。

据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数据,48%的受访者不愿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而在愿意为溢价买单的消费者中,仅有3%的受访者愿意接受外资品牌售价高出中国高端品牌售价20%。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自主品牌不断提升科技配置及智能化水平,让不少消费者也提高了对车型的选择要求。在中国市场,虽然部分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售价并未达到保时捷车型的售价区间,但其品牌和车型价值已实现跃升。

“救火队长”能否翻盘

此前,“保时捷车型售价跌破40万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曾经“躺赚”的保时捷开始为销量着急,也影响到车企与经销商的关系。

去年,面对在华销量下滑,保时捷将压力直接传递给经销商,导致厂商关系持续恶化,引发部分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发起抗议和抵制。据了解,“导火索”为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双方矛盾激化,部分保时捷经销商选择停止进车,经销商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更换相关高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透露,去年“五一”前夕,保时捷投资人给保时捷发函,对亏损销售的新车要求保时捷中国进行赔偿,约65%经销商投资人选择不提车。

随后,保时捷中国方面称:“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着长期、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在行业变革和转型期,汽车厂商始终要积极倾听经销商来自一线的声音,厂商与经销商只有更加紧密合作并彼此支持,才能更好因地制宜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但对于如何修复双方关系,保时捷方面没有再进行过多的透露。

去年9月,保时捷方面突然“拿”掉时任保时捷中国CEO的柯迈时,调来在保时捷工作23年、拥有丰富国际市场经验的潘励驰出任保时捷中国掌门人。此前,保时捷集团CEO奥博穆曾表示,在中国市场将采取“质大于量”的策略。在外界看来,潘励驰出任保时捷中国CEO,是保时捷为挽回中国市场给出的急救方案。在保利润还是保销量问题上,坚持价值趋向的保时捷更倾向于保证利润增长,并保住高价值属性、高品质属性。但随着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对手的“玩法”转变,消费者对于价值感、高品质的评判也在发生变化,保时捷如何让中国消费者感受价值与价格相匹配,是潘励驰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潘励驰在到任后就开始对渠道进行调整。根据计划,保时捷在华销售网点在明年底将减少至约100家。在优化经销商渠道的同时,潘励驰还带来新计划:一方面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推出更多本土化的营销策略,这两项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质量。

此外,研发方面,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功能,如全新纯电动Macan将搭载本地研发的通讯管理系统。营销方面,保时捷中国将改变以往的打法,采取更加本土化的方式。另外,在投资端与生态端,保时捷中国也在持续推进本地化进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凭借电动化、数智化、透明化,互联网养车欲反客

    一直以来,4S店虽然饱受诟病,但凭借厂家授权、标准化、服务体验等显著优势,仍然是大多数车主养车的不二之选。不过,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互联网对行业改造的深入,厂家授权体系之外...

    2025-01-16 17:08

  • 全国首家小马智行获准开展卡车编队无人化测试

    近日,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无人化技术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首家获准开展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小马智行作为唯一同时拥有京津冀三地跨省高速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质的企业,将在京...

    2025-01-16 10:13

  • 现代汽车在日本推出Inster电动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1月10日,韩国现代汽车表示,其将在日本市场推出最便宜的紧凑型电动汽车,以在该市场获取一定的份额。 目前,日本市场是由拥有成熟汽油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本土...

    2025-01-15 01:50

  • NeuralConcept和OPmobili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先进的端到端3DAI平台NeuralConcept宣布与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OPmobilit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双方...

    2025-01-14 22:00

  • 再创新高!我国2024年汽车出口达640.7

    盖世汽车获悉,1月13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1-12月汽车出口为640.7万辆,相较去年的521.8万辆,同比增长22.8%;其中12月汽车出口量为57.4万辆。 对应的20...

    2025-01-14 18:24

  • 张国忠:2024年奇瑞集团取得“四大突破”

    在1月11日举行的奇瑞风云T8预售发布会上,奇瑞汽车股份公司常务副总裁张国忠表示,2024年奇瑞集团取得了四大突破,奇瑞品牌创造了两大历史新高。 张国忠表示,2024年,奇瑞集团...

    2025-01-14 16:51

  • 一汽奥迪以“56789”体系实力打造“最懂中

    2024年一汽奥迪实现销量611,088辆,国产燃油车市场份额重回第一,以56789体系力量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2025年,一汽奥迪将以油电共智战略推出五款新车,全面满足市...

    2025-01-14 11:18

  • 乘联会: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223万

    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63.5万辆,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8.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 12月车市开局表现强劲,随着...

    2025-01-11 13:00

  • 车联网安全新国标4月1日起实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2025-01-10 12:44

  • 统一成功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实现真正的绿色算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中心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存储场所,而是支撑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已建成超过40万个数据中心,成为全球第二大算力市场。...

    2025-01-10 11:27